金纳米粒子的合成以化学还原法为主流,物理法和生物合成法为补充,应用场景集中在生物医学、催化、电子光学等多个高价值领域。
核心原理:用还原剂将氯金酸(HAuCl₄)等金前驱体还原为零价金,通过表面活性剂控制粒径和形貌。
典型体系:柠檬酸钠还原法(制备 10-100 nm 球形粒子)、Sodium borohydride还原法(制备 1-10 nm 小粒径粒子)。
特点:操作简单,可调控粒径(1-100 nm)和形貌(球形、棒状、星状),适合大规模制备。
生物成像:金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可用于荧光成像、CT 成像、光声成像,提升检测灵敏度。
肿瘤治疗:作为光热治疗试剂,近红外光照射下可高效产热,精准杀死肿瘤细胞;也可作为药物载体实现靶向给药。
生物检测:基于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(LSPR)的传感器,可快速检测抗原、抗体、核酸等生物分子,用于疾病早期诊断。
制备导电墨水,用于印刷电子器件(如柔性电路板、传感器)。
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(SERS)基底,用于痕量物质检测(如环境污染物、食品安全检测)。
用于光电子器件(如光伏电池、光探测器),优化光吸收和电荷传输性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