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PtBA-b-PS 胶束自组装制备方法

PtBA-b-PS 胶束自组装制备方法

更新时间:2025-09-18点击次数:12
PtBA-b-PS(聚丙烯酸叔丁酯 - b - 聚苯乙烯)是典型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(PtBA 为亲水段,PS 为疏水段),其胶束的自组装制备依赖于 “疏水作用驱动的核 - 壳结构形成",核心是通过调控溶剂环境、共聚物浓度等条件,使疏水段(PS)聚集形成胶束核,亲水段(PtBA)伸展形成壳层以稳定胶束。以下是其主要自组装制备方法,包括原理、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:

一、核心自组装原理

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本质是热力学驱动的相分离过程:在 “选择性溶剂"(能溶解其中一段嵌段,而不溶解或微溶解另一段)中,疏水段(PS)因 “疏溶剂效应" 倾向于相互聚集,以减少与溶剂的接触面积,最终形成以 PS 为核、PtBA 为壳的球形或非球形胶束,整个过程遵循 “最小自由能" 原则。

二、主要自组装制备方法

1. 溶剂置换法(Solvent Displacement Method)

这是嵌段共聚物胶束制备经典、常用的方法,核心是通过缓慢改变溶剂极性,触发共聚物自组装,适合制备小尺寸、单分散性好的胶束。


  • 原理
    先将 PtBA-b-PS 溶于 “良溶剂"(能同时溶解 PtBA 和 PS 的溶剂,如四氢呋喃 THF、二氯甲烷 DCM),形成均一溶液;再向该溶液中缓慢加入 “不良溶剂"(仅溶解亲水段 PtBA、不溶解疏水段 PS 的溶剂,如去离子水),随着不良溶剂比例升高,PS 链段溶解度急剧下降,通过疏水作用自发聚集形成胶束核,PtBA 链段则在水相中成壳并溶解,稳定胶束。
  • 关键步骤
    1. 共聚物溶解:将 PtBA-b-PS 粉末溶于 THF(或 DCM),搅拌至溶解(浓度通常为 1-10 mg/mL,浓度过高易导致胶束团聚);

    2. 不良溶剂添加:在磁力搅拌下(转速 500-800 rpm),以缓慢速率(如 0.1-1 mL/min)向良溶剂溶液中滴加去离子水(水的终体积分数通常为 70%-90%);

    3. 溶剂去除:通过旋转蒸发或透析(截留分子量需大于共聚物分子量)去除残留的良溶剂(THF/DCM),得到纯水溶液中的 PtBA-b-PS 胶束。

  • 注意事项
    • 滴加速率是关键:水滴加速率过快会导致局部水浓度骤升,PS 段快速聚集形成大尺寸团聚体;过慢则效率低,需平衡。

    • 良溶剂选择:需确保对 PtBA(极性)和 PS(非极性)均有良好溶解性,常见除 THF、DCM 外,还可选用 N,N - 二甲基甲酰胺(DMF),但 DMF 与水互溶,需控制残留量。

2. 薄膜水化法(Film Hydration Method)

又称 “旋转蒸发 - 水化法",适合批量制备胶束,操作相对简单,但胶束尺寸分布可能略宽于溶剂置换法。


  • 原理
    先将 PtBA-b-PS 溶于良溶剂,通过旋转蒸发去除溶剂,使共聚物在容器壁形成均匀的 “聚合物薄膜";再加入选择性溶剂(去离子水),通过搅拌或超声使薄膜溶胀、脱落并自组装 ——PS 段在水中不溶,聚集为核,PtBA 段溶解为壳,形成胶束。
  • 关键步骤
    1. 薄膜制备:将 PtBA-b-PS 的 THF/DCM 溶液加入圆底烧瓶,在 30-40℃、减压条件下旋转蒸发(转速 50-100 rpm),直至溶剂去除,烧瓶内壁形成透明均匀的聚合物薄膜(避免局部残留溶剂导致薄膜不均);

    2. 水化过程:向烧瓶中加入预温(25-37℃,加速薄膜溶解)的去离子水,磁力搅拌(或超声 10-30 min,功率 100-300 W),使薄膜分散并自组装;

    3. 过滤纯化:通过 0.22 μm 滤膜过滤,去除未分散的薄膜碎片,得到均一胶束溶液。

  • 注意事项
    • 薄膜均匀性:若旋转蒸发时转速过快或温度过高,可能导致薄膜局部堆积或降解,需控制工艺参数;

    • 水化条件:超声功率不宜过高,避免破坏胶束结构;搅拌时间需足够(通常 1-2 h),确保薄膜溶解。

3. 透析法(Dialysis Method)

属于 “温和型" 自组装方法,通过半透膜实现溶剂缓慢交换,减少因溶剂环境骤变导致的胶束团聚,适合制备高稳定性、低毒性的胶束(尤其用于生物医学领域)。


  • 原理
    将 PtBA-b-PS 的良溶剂溶液装入透析袋(截留分子量 MWCO 需为共聚物分子量的 1/3-1/10,防止共聚物流失),置于大量选择性溶剂(去离子水)中,通过渗透作用,良溶剂(如 THF)缓慢向袋外扩散,袋内水浓度逐渐升高,触发 PS 段聚集自组装为胶束,PtBA 段成壳稳定。
  • 关键步骤
    1. 装样:将 PtBA-b-PS 的 THF 溶液(浓度 5-15 mg/mL)装入透析袋,密封后置于盛有去离子水的烧杯中(水体积为袋内溶液的 50-100 倍);

    2. 透析过程:在室温下搅拌透析,每 4-6 h 更换一次去离子水(共更换 3-5 次),确保袋内良溶剂残留量低于 1%;

    3. 收集:取出透析袋内溶液,离心(3000-5000 rpm,10 min)去除少量团聚体,得到纯胶束溶液。

  • 注意事项
    • 透析袋选择:需提前用去离子水煮沸透析袋(10-15 min),去除表面杂质和防腐剂;

    • 溶剂交换速率:透析温度(如 25℃)和搅拌速率(200-300 rpm)需稳定,避免速率过快导致胶束尺寸不均。

4. 乳液法(Emulsion Method)

适合制备较大尺寸(几百纳米至微米级)的胶束或微球,通过乳化剂稳定油水界面,辅助共聚物自组装,可分为 “油包水(W/O)" 和 “水包油(O/W)" 两种体系,针对 PtBA-b-PS 常用水包油(O/W)乳液法


  • 原理
    以 PS 的良溶剂(如甲苯、环己烷,作为 “油相")溶解 PtBA-b-PS,形成油相;以 PtBA 的良溶剂(去离子水,作为 “水相")加入乳化剂(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、吐温 80);通过高速搅拌或超声使油相分散为微小液滴,PtBA 段倾向于向水相(连续相)扩散,PS 段则留在油相液滴内,最终形成以 PS 为核、PtBA - 乳化剂复合物为壳的胶束。
  • 关键步骤
    1. 油相制备:将 PtBA-b-PS 溶于甲苯(浓度 10-20 mg/mL),搅拌至溶解;

    2. 水相制备:向去离子水中加入乳化剂 SDS(浓度 0.1%-1%),搅拌至溶解;

    3. 乳化过程:将油相缓慢加入水相,在高速搅拌(1000-2000 rpm)或超声(300-500 W,15-30 min)下形成稳定乳液;

    4. 去除油相:通过旋转蒸发(低温 40-50℃,避免共聚物降解)去除甲苯,得到水相胶束溶液。

  • 注意事项
    • 乳化剂选择:需避免乳化剂与共聚物发生相互作用(如电荷吸附),后续可通过透析去除残留乳化剂;

    • 乳化强度:高速搅拌或超声需控制时间,防止过度剪切破坏胶束结构。